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鍵盤文化下的漢字

筆者:若如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若如先生,政戰學校畢業,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碩士,服役陸軍四十二年,著有《在美國寫社論的故事》等書,現為《中華民國專欄作家協會》會員。 傳播學者馬克魯漢(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1-1980)曾說:「科技進步,不僅帶來便利,更會改變人類生活型態。」 E時代來臨,不但改變了人的生活型態,它形成的鍵盤文化,更衝擊到漢字。有一天,報紙出現一則聳人聽聞的新聞,大標題是「鍵盤文化,殺了漢字」,說八成大陸人有「字體失憶症」,連英國「衛報」也報導,中國年輕網民忘記如何寫字。 說到鍵盤文化,我躬逢其盛,上世紀七O年代到美國求學,太空總署裁員,電腦工程師紛紛另謀生路,報業延攬人才,開始進行電腦化。我入學時,寫報告還用機械式英文打字機,隨後改用電動,不久即用電腦寫稿。 初學電腦時,心生恐懼,老師放話說:「如果會打字,學習使用鍵盤,十五秒就可學會。學不會,就是笨蛋。」當時到電腦中心,用的鍵盤是打卡機,果然一學就會。等到進入早期的電腦時代,運用桌上的螢幕和鍵盤撰寫新聞稿時,教授採訪寫作的老師說:「用電腦寫稿,像騰雲駕霧一般。」為體會騰雲駕霧的感覺,花了三個小時在電腦上自學三堂課,學會文書處理,開始電腦寫作生涯。 當年用電腦寫社論,真是如魚得水,最讓我高興的是,從此寫稿改稿,不需要再謄寫。 回國後,沒有電腦可用,盼望了兩、三年,中文電腦才問世。但學中文輸入,不像英文方便,真是吃足苦頭,三個月後才得心應手。當年的感覺就是漢字在電腦上「水土不服」。 不過,打漢字也有好處,許多筆劃可以省略,很多筆劃的字,只要三碼就出來了。譬如「龜」字,以倉頡輸入法,只要打「弓難山」即可。俗話說「有一利,必有一弊」,中文長久不寫,先是忘筆劃,後是忘字,隨後想到字的輪廓,根本不會寫。 忘字,我有辦法解決,查英漢字典,查相對的英文字,一查到漢字解釋就出現了,但是得了「字體失憶症」,問題大,筆劃忘記,就不能打了。 用英文在電腦上寫作不同,英文就是那二十六個字母,越打越熟練。而且越新的電腦功能越多,多得有點「機車」,你打錯,或是它未收入的字,它就會在這個字下面劃道曲線,害得我常常要告訴它這是新字。更機車的是,它覺得你寫的中文句子有問題,它也劃上一曲線。中文句法變化萬千,豈是電腦設計師所能完全網羅、輸入程式? 電腦對英文也並非全無負作用,因電腦用久了,許多人不會寫英文行書體,只會印刷體。記得數年前在文化大學教書時,有一天,一位同學對我說:「老師,你是唯一用行書體在黑板上寫英文的。我還看得懂,別的同學看不懂。」聽了這話,悚然心驚,當時教書並未中斷,可是時代在變,學生在變,變得看不懂英文行書體了,我還蒙在鼓裡。 電腦對英文影響不大,只不過多數人不會寫行書體罷了;對漢字則不只是不會寫而已,問題是在寫錯字及用錯字,其對中文的傷害不亞於「簡化字」。簡化字弄得「面」與「麵」不分,「發」與「髮」不分,「午後」變成「午后」等等;但「正體字」用注音輸入法寫作時,錯字可多了。每日翻開報紙,要仔細找錯字,能找出一籮筐。不只是新聞報導,連副刊文藝也錯字連篇;許多老作家,稿子請人代打字,也常出現錯字。本來一、兩個錯字,無傷大雅,但是錯得太多太久,對漢文化的斲喪,就不能不讓人憂心了!(點閱次數:111)